<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公开数据统计
        主动公开
        288371条
        依申请公开
        100条
        依申请数量
        291条
        依申请办结数量
        224条
        公开信息排行
        • 本月排行
        • 年度排行
        • 市乡村振兴局

          (18)
        • 市政府办

          (16)
        • 市水利局

          (12)
        • 市自然资源局

          (11)
        • 市科技局

          (7)

        汉阴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22-0542 发布日期 2022-04-12 09:48
        来源 汉阴
        内容概述 汉阴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3月18日在汉阴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汉阴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陈永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有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坚守经济基本盘,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较好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坚持发展为要,经济实力显着提升。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110.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009元、12374元,较上届末增长28.7%、44.4%、57.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7.5亿元、74亿元,较上届末增长62.4%、81.4%。工业优势逐年凸显,月河工业集中区晋升为省级经开区,建成标准化厂房38万平米,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70户。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发展家庭农场893家,建成省市级示范园区47个,园区总面积15.5万亩,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入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产拉动效应增强,凤堰古梯田成为国家4A景区,稻作梯田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双河口古镇、五一花遇湾、盘龙桃花谷成为“新网红”,美食体验中心、富硒粮油展示展销中心建成,旅游接待能力显着提升,限上商贸企业达90家,各类市场主体累计2.3万户。
          坚持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县上下勇担使命,社会各界协同作战,外援单位倾力帮扶,凝聚了战贫斗困的强大合力。累计整合各类资金50亿元支持“三农”发展。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082户17940人,实现水泥路、动力电、安全饮水、客运班车、宽带网络“五个村村通”,77个贫困村出列,7.4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2019和2020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优秀”等次,苏陕协作成效突出,产业扶贫等12项经验做法在中省推广,获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县。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三联”工作机制在省市引领示范。乡村振兴稳健起步,完成驻村工作队轮换,村庄规划编制有序推进,荣获“2021年度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称号,双河口镇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高质量通过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地核查。
          坚持项目支撑,城乡建设全面加快。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2.4亿元,年均增长12.4%。城镇宜居品质持续提升,棚改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滨河世纪花园等11处老旧小区改造,凤凰大道等11条城市道路竣工通车,迎宾公园等5处城市公园建成开放,文景新天地、自强金海岸等城市综合体建成运营,县城新增停车位3536个、天然气入户8539户。县城建成区8.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5.7%。开展“五城联创”,推进“干净、畅通、宜居、文化”四个城市建设,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复审。涧池、平梁、汉阳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中坝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新建紫云南郡、兴隆佳苑等13个社区,茨沟、洞河、枞岭入选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阳安铁路复线、国道541汉阴段、平涧公路、汉双二级路建成通行,开通动车组,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取得重大进展,洞河水库、月河综合治理试验段建成投用,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321”基层治理模式获评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典范案例、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全国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县、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县、省级基层政务公开示范县。开放招商成效显着,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县。财政综合绩效评价进入全国50强,债务绩效管理保持全省“一等”,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连续4年获全省优秀等次。组建县发投集团,县属国有企业整合为14家,资产规模突破50亿元。金融机构发展到32家,新四板挂牌企业18家,建行汉阴分行开通对公外汇业务。“四社融合”改革荣获全国“金扁担改革贡献奖”。中国农业大学在汉阴设立教授工作站,富硒食品科技创新示范站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站,获评全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全省知识产权强县,列入全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坚持生态固本,环境质量稳步向好。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建成省市级生态镇9个、生态村41个。抓实中央和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全面完成小水电整治,退出矿业权14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88.4平方公里。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完成扩容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评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健全河长制,加大汉江月河排污治理,汉江水质稳定达标,月河出境断面水质监测首次全年保持二类标准。落实林长制,推进秦岭勘界立标,持续抓好矿山生态修复,新增造林面积28.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8%,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陕南第1,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省级森林城市。2021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县人民政府获评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
          坚持民生为先,群众福祉不断改善。五年民生支出109.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7%。实施恒大小学、实验中学、城东体育场等重点校建工程92个,提标改造104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职成教育示范县、陕西省教育强县称号。承办省市体育赛事六项(次),三名汉阴籍选手在全国残特奥会上夺得2金5银。建成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综合住院楼、县妇幼院产科儿科大楼,完成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获评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县图书馆、文化馆建成投用,三沈文化产业园入选省级重点文化园区,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家训文化之乡、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社会救助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县老年公寓、78所农村互助幸福院、15所日间照料中心。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万人,社会保险覆盖率99.99%。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持续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县”。深入推进平安汉阴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获评全国信访“三无”县、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县、省级平安先进县。2021年平安建设满意度99.2%,位居省、市双第一。
          坚持团结奋进,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县委领导,争取人大政协支持,自觉接受监督,凝聚全县力量加快发展。累计办复人大代表建议825件、政协委员提案392件,办理民生实事62件。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机关单位公车改革,完善财政资金审批拨付、重大事项报告、集体决策制度。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严控政府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各项事业均衡发展,统计、外事、慈善、残联、档案史志、民族宗教、邮政通讯、妇女儿童、青少年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做出了新贡献。
          刚刚过去的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持续冲击、三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和经济下行的叠加影响,我们统筹兼顾,沉着应对,实现了疫情零输入、大灾无伤亡、经济稳增长。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10.5%,实现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
          各位代表!五年历程饱含艰辛,五年奋斗卓有成就。这些成绩是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性成就,是党中央和省市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县级班子接续奋斗、励精图治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担当履职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历年关心支持参与汉阴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特别是即将离任卸任的老领导、老干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崇高敬意!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驻汉部队、武警消防指战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帮助汉阴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成绩归于历史!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着眼未来,我们必须看到,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依然存在,县内还存在不少亟需破解的难题:一是全县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产业散小弱且活力不足,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收支矛盾突显。二是城乡居民收入依旧偏低,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期盼有较大差距。三是部分干部担当精神不够,作为意识不强,底线思维欠缺,争取上级支持和招商引资的动力不足,抓落实的韧劲和力度有待提升。对此,我们要直面问题、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认真解决,决不辜负群众期望。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汉阴发展推向前进!
          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和8%以上。
          聚焦锦绣汉阴建设,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要竭尽全力加快发展,提升经济质效。坚定发展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前列。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做大省级经开区,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打造“一区多园”的工业经济增长极,壮大新材料、富硒食品、智能制造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产业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培育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1户、过5亿元企业2户、过亿元企业30户以上,新增工业产值力争突破百亿。强化数字资源的管控利用,加快数字汉阴进程。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建设10万亩富硒粮油基地、10万亩以猕猴桃为主的果业基地、10万亩茶叶、蔬菜、核桃、蚕桑、烤烟、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和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每个产业重点扶持1个集团企业,联结经营主体,引领产业基地,帮扶带动农户。支持陕澳中医药产业园建设,致力形成中医药跨境贸易认证检测和交易结算中心。加快构建“一心三线五花湾”旅游布局,持续提升县城龙岗公园、文峰塔、三沈纪念馆、三沈文化园、月江夜韵“五大景点”,拓展南北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凤堰5A级景区、双河口古镇4A级景区,盘龙桃花谷、五一花遇湾两个3A级景区,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二要齐心协力狠抓项目,培植发展后劲。围绕国家战略和省市政策导向,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着眼乡村振兴补短板强弱项,谋深谋实重大项目,五年规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积极推进县城北环线和凤凰山、观音河、铁佛寺“一线三隧”四大交通突破工程,力争实现镇镇通二级路,全县所有镇融入半小时经济圈。推动月河补水、月河全流域综合治理等省市重大项目落地,创建全国水系联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安康副中心城市定位,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净朗天空、路网畅通、宜居家园、城市绿化、便民服务、产城融合“六大提升”行动,巩固提升“五城联创”成果,建设文明、宜居、智慧、森林、健康“五个城市”,力争城镇化率56%。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升级,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成双河口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10个示范村。抓住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推进抽水蓄能和光伏整县开发,积极争取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三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守底线、提效益、增活力,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五大振兴”同步取得成效。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抓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全民健身,办好群众性文体活动,建成城东体育场。以国家级县域医共体试点,推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建成国家级“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和脊柱微创暨疼痛康复中心,统筹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争创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示范县。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新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百亿。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健康养老“四大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巩固拓展“321”基层治理成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守护秦岭生态,确保汉江月河水质和县域空气质量持续稳定达标。强化底线思维,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水平,增强安全发展保障能力。
          四要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争创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示范县。推进“全民招商、全民安商、全民富商”,倡导“真心实意优服务、真金白银给支持、真抓实干促落实”,真正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以真诚感召客商,以真情感动客商,以真心感化客商,打造投资洼地。强化要素保障,提高招商成功率,确保五年到位资金过百亿。落实柔性引才理念,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专技型人才培育,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支持科技人才开展研发和科技成果孵化,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0.5%,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以上,加快建设以汉阴为核心区的安康国家农业科技园。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大做强县属国有企业,盘活闲置资产,力争国企资产规模过百亿。稳步推进财税金融、要素市场、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着眼金融、人才、产品、企业和产业五个国际化,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五要大力弘扬特色文化,提升县域软实力。打造“三沈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家训文化”五张名片,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讲好“三沈”故事,建成“三沈文化产业园”,做大书画产业,打造以非遗文化展示展演展销研习体验于一体的地方特色文化中心,争创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唱响“陕菜之乡”品牌,突出以烩面片为主打的汉阴美食,推进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产业化经营,五年在大中城市发展汉阴美食标准店10家以上。用好红色资源,加快推进陕南抗日第一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依托凤堰古梯田,发展农耕文化体验观光游,做大做强乡村康养旅居产业。立足“沈氏家训馆”,开展“树立好家规、传承好家训、弘扬好家风”活动,打造中小学生励志研学基地和家训家风教育基地,持续提升“礼仪汉阴、好客汉阴、文明汉阴”影响力。强化政策支持,激活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市场,力争规上文化企业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


          三、2022年工作建议


          2022年是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县十六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5775”总体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抓好“六稳”“六保”,确保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一)坚持发展为民,突出抓好项目支撑
          全力以赴抓项目。常年常态抓谋划,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和汉阴资源禀赋,结合“十四五”规划和“一县一策”事项清单,成立工作专班,谋深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民生“四个领域”项目,谋实中央预算内计划投资、中央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支持和招商引资“四个类型”项目,建好各类项目库,确保动态储备项目500亿元以上。持之以恒抓争取,将对上争取项目资金纳入考核,加大密度赴省到市,积极争跑对接,确保更多项目列入上级计划盘子。只争朝夕抓推进,做实月河补水、洞河水库供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启动建设观音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开工建设凤凰山隧道,实现华电2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发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超前主动抓保障,完善项目跟踪服务和协调推进机制,提升审批效能,强化用地、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锲而不舍抓招商。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干部人人招商,用好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成果分享机制。倡导全民亲商、安商、富商,坚决践行“九条承诺”,确保客商进得来、稳得住、发展好。实行招商项目台账管理,落实要素保障,提升项目落地率。深入开展节会招商、驻地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引进低耗能、零污染、“打粮食”项目,力争协议引资100亿元。常态化开展返乡创业恳谈会,适时召开汉商大会,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抓好人才公寓、人才食堂、人才服务等保障,加大实用人才引进力度,用好“引、育、留、用”政策,招引更多人才来汉阴就业创业助力发展。
          持续用力优环境。落实“三真四到”服务,实行“一企一策”,及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工、原料供应、融资保障、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难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用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完善财信担保,落实减税降费,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快通用机场招商,提升动车组通达能力,争取建设商贸物流多式联运“无水港”汉阴分中心。建立地产品内循环激励机制,倡导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使用地方产品,帮助本地企业扩大市场、促进销售。依法打击恶意阻工、强买强卖、违法转包等行为,整治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二)实施产业富民,全面提升发展质效
          壮大工业经济。实施园区提等升级行动,消化500亩批而未供土地,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米,建好园区人才公寓、职工食堂和附属小学,完善园区供水供气、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提升5G网络覆盖率。加快处置经开区土地征收遗留问题,推动低效企业腾笼换鸟,提升企业“亩均效益”。帮助企业解决瓶颈制约,支持成长型“老”企业“走出去”扩大市场,千方百计助推新项目达产达效,跟进落地智能烘干设备、宁波坤能光伏发电、惠世医用水设备生产项目,开工建设10万吨电极糊项目和50万头生猪屠宰场,启动2万吨特种石墨生产线前期工作。全面推行链长制,围绕新材料、富硒食品、智能制造(电子线束)、文旅康养、包装饮用水、毛绒玩具文创、新能源、数字经济重点产业链,扶大扶强链主企业,着力抓好“个转企、小升规”,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5%以上。
          提升农业效益。支持企业或合作社建设适度规模示范基地,引领农户返租倒包、划园到户,发展订单农业,优化利益链接,管好合作基地,理顺产业发展机制。聚焦优势区域,新发展猕猴桃标准化基地2000亩,因地制宜发展蜂糖李、阳光玫瑰葡萄、黄桃、红桃等特色优质水果,加快建设果蔬仓储物流中心。支持发展大棚蔬菜和食用菌,建成市级蔬菜保供基地2个,推动茶叶、蚕桑、烤烟、中药材产业基地管理提效。深化“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机制,每个镇至少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稳定发展富硒水稻10万亩、富硒油菜14万亩,争取“汉阴油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落地,积极申报“汉阴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做强秦康大米、金福海油脂品牌,推行稻虾、稻鱼共养模式,提升富硒粮油产业综合效益,争创省级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选择20个试点村,围绕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逐步实现全县全覆盖,助力千家万户增收。统筹加强东方希望集团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要素保障,力争年内有一处基地投养。高标准建设安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汉阴核心区,抢抓陕西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机遇,加速推进猕猴桃园区全过程数字化和三柳村智慧农业,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严格依法保护耕地,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
          繁荣第三产业。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完成文峰塔、明城墙保护性修缮,加快“三沈”文化产业园非遗板块“五馆一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月河川道油菜种植全覆盖,打造“百里花路湾”。加快凤堰古梯田主题公园建设,完成堰坪村文旅综合提升项目,统筹做好凤堰稻作梯田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推进核心景区油菜、水稻种植,展现“万亩花海湾”大地美图。启动双河口古镇4A级景区和盘龙桃花谷3A级景区创建,持续办好“四季旅游”“农民丰收节”活动。策划开展“汉阴人游汉阴、请客游汉阴”活动,持续激活旅游消费市场。做强做特汉阴美食产业,加强美食人才培养,建成汉阴美食标准店3家以上,新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2家以上。聚焦富硒食品、书画产品,改进营销创意,扩大市场引流,电商销售额增长10%以上。
          (三)推进兴村惠民,统筹衔接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成果。合理调配帮扶力量,落实“四个不摘”,持续提升脱贫户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监测帮扶、政策保障、社会参与、监督促进”五项机制,推行“责任网格化、监测信息化、帮扶精准化”三项措施,抓好日常排查,增强帮扶及时性、有效性,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师徒帮带制”,提升驻村帮扶水平。开展“五好家庭”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好家风”引领新民风建设。
          抓实搬迁后扶。引导居民就近弹性就业,支持新社区工厂提质增效,再建新社区工厂10家。围绕搬迁安置社区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技能培训,拓展三产服务,抓好有组织劳务输出,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压实迁出地和迁入新社区的管理服务责任,提升搬迁户交通、上学、就医、养老、社保、殡葬等公共服务水平。
          打造振兴示范。建立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块资金、一份台账的推进机制,抓好省级示范镇和10个示范村建设,引领全县乡村振兴有序跟进。突出抓好产业示范,加快构建一村一业、群众多路增收的产业体系,盘活土地、房屋、劳动力等资产资源,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30年政策,深化“三变改革”,促进产业兴旺。持续抓好生态示范,推进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回收利用体系,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着眼组织振兴,建立村两委壮大集体经济激励机制,选育10个县级试点、10个镇级试点,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抓好村三委人员培训,提升村级班子致富带动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创新抓好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聚焦城市有农村情怀人群,劝募“新村民(新乡贤)”到农村发展,引导城市人才、资本、技术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四)突出生活益民,建设锦绣宜居家园
          建好宜居县城。巩固省级文明县城成果,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深入推进“六大提升行动”。实施净朗天空提升,加快实施弱电入地,支持供电公司试点开展强电入地,消除空中“蜘蛛网”,规范集镇社区弱电架设,加快消灭存量,坚决杜绝增量。实施路网畅通提升,完成北城街一期、迎宾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打通南环路、长乐路、凤堰干道等断头路,加快建成吉祥路、永康路、花扒路和创业路,加强停车管理,畅通微循环。实施宜居家园提升,支持开发第四代建筑,推进东尚二期、西坛、太平等6大棚户区改造,启动丹青园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天然气入户3000户。实施城市绿化提升,推行公益众筹和公共绿地认建认养,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迎宾大道、花月路2条街区树木置换,新建休闲公园1处。实施便民服务提升,落实“汉阴城建金点子”,持续加大文化、体育、社区建设投入,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适幼化、便利化、美观化、安全化和无障碍改造。完成老体育场项目主体工程,全县新布局公厕4处、公交站16处、路灯350盏、休闲座椅80个。优化线路、加密班次,积极投用新能源车,打造便民环保公交。实施产城融合提升,加快省级经开区和陕澳中医药产业园发展,开展节会活动、电子商务、承办会议、旅馆行业联动让利、招商推介“五大促销”活动,持续激活市场消费。新增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10个,城镇化率达到47.5%。
          打造宜游村镇。支持涧池加快建设县域副中心综合示范镇。推进月河田园集镇景观带建设,招商开发蒲溪温泉,提升双乳硒莲小镇宜游功能。依托凤堰古梯田,支持漩涡、汉阳建设农耕旅游名镇、生态茶叶大镇、循环农业强镇,打造汉水风情和农耕文明融合体验区。按照古韵体验、乡村康养、茶马古道、红色旅游四大定位,招引市场主体,抓好双河口古镇产业策划、设施提升和市场运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古镇。坚持农旅结合,支持平梁、铁佛寺、观音河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打造优质果蔬基地。
          保护宜人生态。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当好“秦岭卫士”,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植树造林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6平方公里。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坚持“治源、抑尘、减煤、控车、禁燃、增绿”六措并举,科学治污降霾,确保县域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强化汉江、月河汉阴段综合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漩涡、汉阳、涧池、蒲溪4个镇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建成投用月河治污工程,确保汉江、月河水质稳定达标。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探索碳汇资源开发,完成抽水蓄能项目勘察选点,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
          (五)强化保障利民,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强化增收保障。落实保就业、稳就业政策,加大创业就业支持,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零就业家庭、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建设4个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规范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及时足额发放惠民惠农资金,保障群众转移性收入。盘活城乡居民土地、房屋、资本,拓宽群众财产性收入渠道。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繁荣夜间经济,带动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扎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改革业绩考核办法,促进收入分配合理有序。
          优化服务保障。加快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双减”措施,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坚持教师职称评定与质量挂钩、与工作量匹配,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高中办学水平。积极争取国家标准化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和脊柱微创暨疼痛康复中心建设。落实三孩生育配套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依托慈善协会,成立“三名工程”基金会,大力褒奖名师名校名校长和名医名护名院长,形成全社会礼敬好老师好医生的良好风尚。建成农村应急广播网,开办“锦绣汉阴读书会”,推进全民阅读工程,繁荣文艺创作,促进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健全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建立镇村医保服务体系。强化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优抚等民生政策。加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关爱照护及未成年人保护,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加强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孵化,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化救助服务,建设失能半失能、农村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规范殡葬管理,完善城区和村级公益性公墓配套设施。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六)创新服务便民,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聚焦创新优服务。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力争申请发明专利25件,技术交易额5000万元。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支持生物干燥技术研发,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6家。对接秦创原平台,加强与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所合作,建好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做强融资担保体系和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力争存贷比提升5个百分点。争取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命名,拓展“一件事一次办”“全程网上办”事项,建好“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提升政务服务便民化、便利化、便捷化水平。
          立足绩效强改革。强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推进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跟踪监督和绩效评价。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保障群众过“好日子”,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到老百姓最急盼的地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改善民生,集中财力办大事。积极培植税源,加强财税征管,竭尽全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支持县发投集团多元化经营,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效益。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建设县域医共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重心下移。推进“四社融合”改革,建成供销北门商贸市场、供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园区,完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体系。完成涧池、蒲溪镇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城关、平梁等改革任务,逐步实现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为全省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探索经验模式。
          (七)科学治理安民,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建设平安汉阴。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雪亮工程”,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启用县应急指挥中心,理顺应急管理体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冷链冷冻食品产业链全过程管控。
          创新社会治理。拓展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优化升级“321”大数据平台,积极推进“五治融合”,建设“321”提质增效示范镇1个、示范村(社区)50个。落实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制,依法解决合理信访诉求,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持续巩固全国信访示范县成果。启动国家法治政府示范县创建,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加强社区“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持续创建国家级双拥模范县。

          防范化解风险。坚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超前介入抓好土地、林地、环境和安全保障,坚决防范生态环保领域和土地违法风险。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关口前移,守好县、村、家庭三道门,做到人、物、环境三同防。加快完成全民接种,有效管控重点人员,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加强金融与债务风险管控,重拳打击和防控非法集资,严禁违法违规举借政府债务,严防严查随意超计划追加投资,全力以赴保工资发放、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锦绣汉阴建设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组织和人民寄予我们深切厚望。我们一定要围绕群众认可期待的作风抓坚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工作出实招,盯紧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抓改进,直面矛盾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接续团结奋斗,矢志不渝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对党忠诚的人民政府。强化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定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牢记国之大者,全力推动发展,以实干实绩检验政治担当。带头增进团结,强化协调配合,搞好相互补位,狠抓工作落实,以善作善成展现政治忠诚。
          建设依法尽责的人民政府。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全覆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规定,健全完善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重大行政决策机制,确保政府决策符合国家政策、体现民意取向、经得起法治考量。持续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虚心接受社会监督,让政府工作在阳光下高效运行。
          建设担当为民的人民政府。致力会担当,加强学习、深入调研,苦练本领、勇于实践,持续提升担当能力。着眼愿担当,推行承诺践诺和公开晾晒制度,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营造“担当干事光荣、人人勇于担当”的良好氛围。激励快作为,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意识,只争朝夕钉钉子,助推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奋勇争先。努力善作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畅通网上信访渠道,高效办理热线诉求,倾心倾力办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整治慢作为,查处不作为,惩治乱作为,树立为民务实担当落实的政府形象。
          建设开拓创新的人民政府。推进思想大解放,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努力在创新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跳出汉阴看汉阴,以高远的眼界谋划发展,以宽广的胸襟广纳良策,聚焦有利发展、造福人民,着眼解决问题、消除掣肘,探索新路径新机制,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汉阴经验”。反对四平八稳、小进即满,树立敢为人先、创先争优意识,营造敢想敢闯、敢拼敢赢氛围,有知无畏奋勇向前开创新局面。
          建设清正廉洁的人民政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扞卫国家利益,坚定维护群众利益,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破除私心杂念,树立清风正气,遵守纪律规定,做到廉洁自律,努力营造干净担当、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建设锦绣汉阴必须众志成城,创造美好生活唯有艰苦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挥代表委员的聪明才智,凝聚干部群众的磅礴伟力,只争朝夕、笃行不怠,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